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高校强基计划初审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2024-10-28 01:17:50 | 橘子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35010384隶属于:教育部
高校强基计划初审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高校强基计划初审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校强基计划初审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60%。根据查询厦门大学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26日,2022年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增加初试,形式为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学科素养基础,厦门大学强基计划的初试通过率为60%,限报1所高校,与去年相同,限报1个专业,比去年少5个,所以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

高校强基计划初审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橘子网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

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已经公布,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具体如下:

一、初审标准

1、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初审标准主要考虑申请者的综合评价,包括各个领域的学术水平、科研经历、论文发表情况和学术贡献等多方面。

2、同时,计划还会关注申请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了解其对学科研究的热情和潜力,以及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具体计划和想法。

二、初审结果

1、初审结束后,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公布了2023年初审通过的名单。据了解,今年初审通过的人数仅占所有申请人数的5%左右,剩余申请人还需参加复审环节。

2、此外,初审过程中,学校会对申请者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选出最优秀的申请者,他们也将成为计划的受益者。

三、名单发布

1、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已在官网上公布,并已通知相关申请者。初审通过的申请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书等材料,以便于后续复审和面试过程中进行参考和评估。

2、最终通过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申请者将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和资助,包括研究经费、学术机会和工作推荐等。

扩展知识——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意义

1、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一直以来都是国内高校的重要学者引进计划之一,旨在为国内优秀的青年学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2、与此同时,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各高校对人才的竞争加剧,强基计划的申请者也日益庞大,学校也在不断完善计划的审批和管理制度,以保证更好地服务申请者和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3、此外,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受益者还可以获得其他方面的支持和资助。例如,学校将安排专门的导师团队对其进行指导和培养,提供更加优厚的科研经费和学术机会,并推荐其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讲座。

4、此外,在学术领域中,强基计划的受益者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也为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高校强基计划初审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申请强基计划的条件

橘子网(https://www.tiejuz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申请强基计划的条件的相关内容。

申请强基计划的条件如下:

必须是高三的考生。必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高考考试。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的获奖记录来证明自己具有学科特长等。

强基计划简介: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2022年3月,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

目标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招生办法: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

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以上就是高校强基计划初审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橘子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橘子网:www.tiejuz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强基计划
与“高校强基计划初审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相关推荐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2022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33.99%。根据查询南京大学官网信息显示,2021年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人数达到了81642人,初审通过人数为27758,初审通过率达到了33.99%,南京大学,简称“南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重庆强基计

2024-10-15 09:30:41
强基计划有初审不通过的吗
强基计划有初审不通过的吗

强基计划有初审不通过的吗法律分析:只要符合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且信息填写没有错误、材料提交确保真实,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过的。每个学校的审核速度各不相同,还是要耐心等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

2024-10-19 21:40:31
强基计划初审都能过吗
强基计划初审都能过吗

强基计划初审都能过吗强基计划的初审通过率通常很高。只要考生符合高校的招生条件,按照要求填写提交报名系统中的相关材料,初审一般都能通过,几乎没有初审不通过的情况。强基计划的初审条件主要包括:考生高考成绩需达到高校的考核入围标准,通常是在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考生,高考成绩需满足高校设定的要求,但一般不能低于各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2024-10-18 00:55:27
强基计划各省录取人数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
强基计划各省录取人数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

强基计划各省录取人数1、2021年各省省考报名总人数超537万较2020年同比上涨4.6%首先从近两年数据来看,2021年各省省考招录总人数达到152,358人,报名人数为5,371,491人,较于2020年招录人数相比,招录人数同比下跌6.3%,减少招录人数10,264人;相较之下,报名人数2021年则是增长近24万人!同比上涨4.6%。2、21年联考人数有望超出2020年2

2024-11-07 15:26:43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已经公布,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具体如下:一、初审标准1、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初审标准主要考虑申请者的综合评价,包括各个领域的学术水平、科研经历、论文发表情况和学术贡献等多方面。2、同时,计划还会关注申请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了解其对学科研究的热情和潜力,以及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具体计划和想法。二、初审结

2024-10-22 19:55:02
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后可以放弃吗
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后可以放弃吗

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后可以放弃吗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后,考生原则上不应放弃。一旦初审通过,考生便进入了选拔流程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考生如认为自身条件可以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通常不允许放弃已获得的初审机会。原因在于,强基计划选拔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放弃机会的有限性。一旦考生通过了初审,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获得了参与后续考试的机会,而这一机会在选拔过程中是宝贵的。强基计划录取后的流程也与其他高考录

2024-10-19 20:08:34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容易吗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容易吗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容易吗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初审的通过难度因个人情况而异,但通常情况下需要满足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潜力,同时符合强基计划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是关键因素之一。学生需在相关领域内展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包括但不限于获得过国内外知名学术竞赛奖项、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参与过重要科研项目等。这些成果证明了学生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2024-11-10 08:53:52
强基计划通过率高吗
强基计划通过率高吗

2023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入围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603分;物理学591分。对于第一类考生,在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达到生源所在省公布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以各省份划定分数线为准,下同)上理科110分(含)、文科50分(含)、综合改革60分(含)的基础上。依据高考成绩,原则上按照不超过我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四倍确定各省入围我校

2024-07-11 12:04:39